|
 |
柿葉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滇南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Shì Yè
【來源】為柿科植物柿的葉片。
【化學(xué)成份】含黃酮甙、鞣質(zhì)、酚類、樹脂、香豆精類化合物、還原糖、多糖、揮發(fā)油、有機酸(白樺脂酸、齊墩果酸、熊果酸)、葉綠素。黃酮甙中有黃芪甙、楊梅樹皮甙。又含豐富的維生素C、胡蘿卜素(約76微克/克)。
【藥理作用】從葉中提出的黃酮甙,給狗靜脈注射(5毫克/公斤),能降低血壓并增加冠脈流量(33~36%);在離體兔心標(biāo)本上,也能增加冠脈流量。以葉制成的注射劑在體外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卡他球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。給兔腹腔注射,有降溫作用。對動物的毒性不大,也不引起溶血,不影響末梢血象。
【性味】《本草再新》:味苦,性寒,無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《本草再新》:專入肺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 治咳喘,肺氣脹,各種內(nèi)出血。 ①《滇南本草》:經(jīng)霜葉敷臁瘡。 ②《本草再新》:治咳嗽吐血,止渴生津。 ③《分類草藥性》:治咳嗽氣喘,消肺氣脹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~3錢。外用:研末敷。
【附方】治血小板減少癥:干柿葉、馬藍(lán)、阿膠、側(cè)柏葉。水煎服。(江西《中草藥學(xué)》)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 ①用于止血 取秋季自然脫落之柿樹葉,洗凈曬干,研細(xì)過篩內(nèi)服,每次5克(重者10克),每日3次。治療胃潰瘍出血4例,平均9天止血;肺結(jié)核出血5例,均有效;支氣管擴(kuò)張咯血5例,止血4例,減少1例;腫瘤放療出血5例,止血4例,減少1例;功能性子宮出血7例,止血5例,減少2例;痔瘺便血60例,止血34例,那么減少16例,無效10例;另鼻衄6例,月經(jīng)過多5例,眼底出血1例,紅斑狼瘡出血1例,尿血1例,皆有一定效果。其止血機理尚待研究。 ②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取經(jīng)霜打落之柿樹葉洗凈曬干,研細(xì)末,早晚各服1錢,1個月為一療程。2個療程無顯效者,可不必再服。適應(yīng)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癥狀已緩解,但血小板計數(shù)仍低于正常值,并有散在紫癜出現(xiàn)或輕度出血征象的患者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