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羊外腎
|
正常字體
放大字體
|
|
【出處】《綱目》
【拼音名】Yánɡ Wài Shèn
【別名】羊石子(《本事方》),羊腎(《四川中藥志》)。
【來源】為?苿游锷窖蚧蚓d羊的睪丸。宰羊時,割取睪丸,洗凈血液,懸通風(fēng)處晾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動物形態(tài)詳羊肉條。
【性味】 ①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甘,溫。 ②《四川中藥志》:性溫,味甘咸,無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《四川中藥志》:入腎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 補(bǔ)腎,益精,助陽。治腎虛腰痛,遺精,帶下,陽痿,消渴,小便頻數(shù),疝氣,睪丸腫痛。 ①《綱目》:主治腎虛精滑。 ②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功同內(nèi)腎而更優(yōu)。治下部虛寒,遺精淋帶,癥瘕疝氣,房勞內(nèi)傷,陽痿陰寒,諸般隱疾。并宜煨爛,或熬粥食,亦可入藥用。 ③《四川中藥志》:益精助陽,補(bǔ)腎。治虛損盜汗,腎虛陽痿,消渴,小便頻數(shù),勞傷腰痛,下焦虛冷及睪丸腫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煮食或入丸劑。
【注意】《隨息居飲食譜》:下部火盛者忌之。
【附方】 ①治遺精夢漏:舶上茴香(炒)、胡蘆巴、破故紙(炒香)、白龍骨各一兩,木香一兩半,胡桃肉三七個(研),羊石子三對(破開,鹽半兩擦,炙熟,研如泥)。上五味為末,下二味同研成膏,和酒浸蒸餅杵熱,丸如梧子大。每服三、五十丸,空心溫酒下。(《本事方》金鎖丹,又名茴香丸) ②治腎虛陽萎:雄羊外腎二對;鹿茸、菟絲各一兩,茴香五錢,共研末。將羊外腎入酒煮爛,和藥末搗泥成丸,陰干。每服二十至三十丸,溫酒送下,每日三次。(《四川中藥志》羊腎丸)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 |
|
|
|
 |
|
|